檢索【
A000282 】(人名:1 筆,群組:0 筆) :
開啟漢語拼音注音輔助(滑鼠移到漢語拼音即可看到) 切換生卒年至西曆(預設為格里高曆)說明
延壽(yán shòu ) A000282 別名 Alternative Names: [正體中文] 永明(
yǒng míng ),永明壽(
yǒng míng shòu ),智覺禪師(
zhì jué chán shī ),永明延壽(
yǒng míng yán shòu ),仲玄(
zhòng xuán ),抱一子(
bào yī zǐ ),宗照禪師(
zōng zhào chán shī ),圓妙正修智覺禪師(
yuán miào zhèng xiū zhì jué chán shī ),知覺(
zhì jué ),慧日永明(
huì rì yǒng míng )
規範碼 ID No : A000282
人名群組 Person Group: 蓮宗九祖 ;
舊編碼: B0312 分類 Category: 興福
生年 Birth: +0905-01-01 ~ +0905-12-31
卒年 Death: +0976-02-03
朝代 Dynasty: 五代十國;北宋;
生卒年查詢字串 Birth-Death date Quote: 卒於:北宋, 太祖, 開寶, 八年, 十二月, 二十六日,72歲
生年出處 Birthdate Reference: 依記錄推算。
卒年出處 Deathdate Reference: 「開寶八年乙亥十二月示疾,二十六日辰時,焚香告眾,跏趺而化。閱世七十有二」(《禪林僧寶傳》卷 9〈永明智覺禪師〉)
籍貫 From: 餘杭(PL000000011893) 性別 Gender: 男
是否為歷史人物 Historical Person: 是
註解(精簡) Notes(simple): 杭州慧日永明延壽智覺禪師,餘杭王氏。天台德韶(891-972)禪師法嗣,大鑑下第十一世。初為吏,而立依龍冊寺翠巖令參出家,後往天台山謁德韶得旨。建隆二年(961),應吳越王錢俶之請,遷永明寺。倡禪淨雙修之道,指心為宗,四眾欽服。著有《宗鏡錄》、《萬善同歸集》、《神棲安養賦》、《唯心訣》等。法嗣有朝明津、子蒙等。(佛光:2880;佛人:1784.2;X83n1578_p0672b06)
註解(完整) Notes(full): 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餘杭王氏子。自其兒稚,知敬佛乘,及冠日一食。誦《法華經》,五行俱下,誦六十日而畢,有羊群跪而聽。年二十八,為華亭鎮將,甞舟而歸錢塘,見漁船萬尾戢戢,惻然意折,以錢易之。放于江。裂縫掖,投翠嵓永明禪師岑公,學出世法。會岑遷止龍冊寺,吳越文穆王聞其風悅慕,聽其棄家,為剃髮。自受具,衣不繒纊,食無重味,持頭陀行。甞習定天台天柱峯之下,有烏類尺鷃巢衣襵中。時韶國師眼目出間北面,而師事之。韶曰:「汝與元帥有緣,它日大作佛事,惜吾不及見耳。」初說法於雪竇山。建隆元年,忠懿王移之,于靈隱新寺,為第一世。明年又移之,于永明寺,為第二世,眾至二千人。時號「慈氏下生」。著《萬善同歸》、《宗鏡》等錄數千萬言。高麗國王覽其錄,遣使遺金線織成袈裟、紫水精、數珠、金澡罐等。以開寶八年乙亥十二月示疾,二十六日辰時,焚香告眾,跏趺而化。明年正月六日,塔于大慈山。閱世七十有二,坐四十有二夏。」(《禪林僧寶傳》卷 9〈永明智覺禪師〉;《宋高僧傳》卷 28〈宋錢塘永明寺延壽傳〉;佛光:2880) 作譯資料 : 宗鏡錄(T2016、K1499) 萬善同歸集(T2017)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T2018、KKS40) 師徒關係 : [老師]
德韶 (望月‧卷六‧附錄:049)令參 《永明道蹟》卷1:「投龍冊寺翠巖禪師削染登戒。」 http://cbetaonline.dila.edu.tw/X86n1599_p0056a22 [弟子]
朝明津 (望月‧卷六‧附錄:049)子蒙 (望月‧卷六‧附錄:049)著述、史傳、研究論文 Works: [研究論文]
1935〈永明延壽禪師《萬善同歸集》〉,《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51,頁 398。 1935〈永明延壽禪師著《萬善同歸集》〉,《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51,頁 425。 1940〈永明延壽禪師自行錄〉,《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補篇》65,頁 103。 Huang, Yi-hsun. 2006. Integrating Chinese Buddhism: A Study of Yongming Yanshou's Guanxin Xuanshu. Taipei: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Shih, Heng-ching. 1984. The Ch' an-Pure Land Syncretism in Chin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Yung-ming Yen-shou (Buddhism).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Shih, Heng-Ching. 1987. “Yung-ming's Syncretism of Pure Land and Ch'a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10.1. Welter, Albert. 1988. “The Contextual Study of Chinese Buddhist Biographies: The Example of Yung-ming Yen-shou(904-975).” Monks and Magicians: Rreligious Biographies in Asia, pp. 247-268. Welter, Albert. 1992. The Meaning of Myriad Good Deeds:A Study of Yung-ming Yen-shou and the Wan-shan T'ung-kuei Chi.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中村薫 2000〈延寿の華厳浄土義〉,《同朋仏教》36,頁 1-46。 仙石景章 1987〈永嘉玄覚と永明延寿〉,《印度哲学仏教学》2,頁 247-253。 仙石景章 1988〈《宗鏡録》の引用諸文献〉,《印度哲学仏教学》3,頁 264-273。 仙石景章 1988〈《宗鏡録》引用の諸文献〉,《宗学研究》30,頁 189-194。 仙石景章 1988〈宗鏡録の引用諸文献〉,《印度学仏教学研究》73,頁 132-136。 仙石景章 1992〈《宗鏡録》に引用される大乗経典について〉,《印度哲学仏教学》7,頁 205-215。 仙石景章 1994〈《宗鏡録》問答章について〉,《印度哲学仏教学》9,頁 244-255。 仙石景章 1995〈延寿と趙宋天台について〉,《印度哲学仏教学》10,頁 236-248。 仙石景章 1997〈延寿における唯心と唯識〉,《印度哲学仏教学》12,頁 196-206。 佐藤厚 2004〈《宗鏡録》巻二十八所引〈雑華厳経一乗修行者秘密義記〉について〉,《東洋学研究》41,頁 159-182。 何啟民 1964〈永明延壽的禪淨雙修說〉,《海潮音》45.12,頁 11-13。 何啟民 1968〈永明延壽的三種傳記〉,《海潮音》49.3,頁 27-29。 何建明 1996〈論永明延壽對近代中國禪佛教的影響〉,《內明雜誌》288,頁 3-12。 何文鳳 2006《法眼宗延壽佛教心性論及其實踐觀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畢業論文。 冉雲華 1991〈延壽的戒律思想初探〉,《中華佛學學報》4,頁 297-311。 冉雲華 1992〈延壽佛學思想的形成──文獻學上的研究〉,《1991 年佛學研究論文集》,高雄:佛光出版社。 冉雲華 1997〈《宗鏡録》中所見的華厳宗思想〉,《華厳学論集》,頁 49-41 (L)。 冉雲華 1999《永明延壽》,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刘泽亮点校整理 2008《永明延寿禅师全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别祖云 2009〈永明延寿戒律思想的心学特质分析〉,《世界宗教研究》2。 劉元春 1995〈延壽「一心為宗」的現實意蘊〉,《佛學研究》1,頁 220-224。 千葉正 1994〈《宗鏡録》と《釈摩訶衍論》〉,《駒沢大学大学院仏教学研究会年報》27,頁 45-55。 呂有祥 1999〈永明延壽禪師的念佛禪〉,《1999年第二屆兩岸禪學研討會論文集──念佛與禪》,臺中:慈光禪學研究所。 呂有祥 2000〈永明延壽禪師的念佛論〉,《佛藏》16。 大谷旭雄 1970〈心性罪福因縁集とその影響〉,《印度学仏教学研究》36,頁 724-。 孔維勤 1982《宋永明延壽宗教論與根識境之探討》,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論文。 孔維勤 1983〈宋釋永明延壽思想之研究〉,《華學月刊》144,頁 14-22。 孔維勤 1983〈宋釋永明延壽論心王義至八識之展開〉,《華岡佛學學報》6,頁 417-451。 孔維勤 1983《永明延壽宗教論》,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孔維勤 1985〈宋釋永明延壽之理事觀〉,《華岡佛學學報》8,頁 359-424。 孔維勤 1986〈宋釋永明延壽論「禪淨合一」〉,《東吳大學哲學系傳習錄》5,頁 225-248。 巨贊 1982〈延壽〉,《中國佛教》2。 張志芳 2002《「一心」統萬法──永明延壽佛學思想研究》,南京:南京大學中國哲學畢業論文。 張煜 2007〈教內的融合──永明延壽佛學思想研究〉,《社會科學研究》4,頁 122-128。 忽滑谷快天 1980〈永明延壽的宗風與其細行〉,《現代佛教學術叢刊》49,臺北:大乘文化。 施仲謀 1984《永明延壽思想之研究》,香港:能仁書院哲學研究所畢業論文。 日置孝彦 1975〈永明延寿の禅と念仏〉,《印度学仏教学研究》46,頁 168-169。 曾普信〈詩禪一味(二)──慧日永明延壽禪師山居詩〉,《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123,頁 465-467。 服部英淳 1966〈永明延寿の浄土思想〉,《印度学仏教学研究》28,頁 116-121。 服部英淳 1966〈禪淨融合思想における淨土の解明──永明延壽等の唯心淨土說と善導等の指方立相說との對比〉,《佛教大學研究紀要》50,頁 83-91。 木村清孝 2001〈永明延寿の老荘観〉,《東アジア仏教思想の基礎構造》,東京:春秋社。 李尚全 1995〈永明延壽禪師評傳〉,《佛教知識》2,頁 15-22。 李明芳 2003〈《肇論鈔》初探──以《宗鏡錄》所見佚文為主〉,《東吳哲學學報》8,頁 31-53。 李淑華 1996〈永明延寿禅師の「宗鏡」について〉,《天台学報》38,頁 18-30。 柴田泰 1965〈宋代淨土教の一斷面──永明延壽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6,頁 233-237。 柴田泰 1984〈永明延寿の唯心浄土説〉,《印度学仏教学研究》64,頁 423-426。 柴田泰 1999〈蓮社列祖としての延寿と宗賾〉,《印度学仏教学研究》95,頁 190-195。 森江俊孝 1974〈延寿教学の基礎的研究序説 (上)〉,《駒沢大学大学院仏教学研究会年報》8,頁 41-51。 森江俊孝 1975〈延寿と天台徳韶の相見について〉,《印度学仏教学研究》46,頁 154-155。 森江俊孝 1975〈延寿教学の基礎的研究序説 (下)〉,《駒沢大学大学院仏教学研究会年報》9,頁 61-72。 森江俊孝 1975〈永明延寿の人間観〉,《駒沢大学仏教学部論集》6,頁 121-127。 森江俊孝 1977〈日本の禅と浄土教に及ぼせる永明延寿の影響〉,《日本仏教学会年報》42,頁 323-340。 森江俊孝 1979〈《宗鏡録》と《観心玄枢》について〉,《印度学仏教学研究》54,頁 305-307。 森江俊孝 1980〈永明延寿の教学と実践〉,《日本仏教学会年報》45,頁 193-212。 椎名宏雄 2007〈《万善同帰集》の文献史的考察〉,《印度学仏教学研究》111,頁 221-229 (R)。 楊曾文 2000〈永明延壽的心性論〉,《中華佛學學報》13.1,頁 457-477。 楊曾文 2003〈延壽的禪、教會通思想〉,《佛學研究》。 楊柳 2006〈禪淨合一、萬善同歸--永明延壽與宋代以後漢傳佛教的轉型〉,《新世紀宗教研究》4.4,頁 95-132。 楊笑天 1997〈延壽的唯心淨土與指方立相〉,《佛學研究》。 楊笑天 1998〈永明延壽的淨土信仰之確立〉,《佛學研究》7,頁 46-51。 楊笑天 2001〈永明延壽與僧伽教育〉,《法音》,頁 1-7。 楊笑天 2004〈永明延壽《四料揀》(四料簡)的背景、意義及真偽問題〉,《佛學研究》,頁 234-243。 楊笑天 2005〈永明延壽的生因說〉,《法音》246,頁 3-12。 毓之 1980〈讀《宗鏡錄》〉,《現代佛教學術叢刊》52,臺北:大乘文化。 池田英淳 1939〈永明延寿の思想〉,《浄土学》14,頁 86-106。 池田魯参 1983〈永明延寿の天台学〉,《印度学仏教学研究》63,頁 97-102。 池田魯参 1985〈永明延寿の教学と起信論〉,《印度学仏教学研究》66,頁 195-199。 池田魯参 1985〈永明延寿の起信論研究〉,《駒沢大学仏教学部研究紀要》43,頁 46-65。 沈東廷編繪 2003《禪淨雙修──永明延壽禪師》,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潘桂明 1994〈永明延壽的融合思想及其影響〉,《佛學研究》3,頁 117-124。 潘桂明釋譯 1996《宗鏡錄》,臺北:佛光。 王翠玲 1996〈永明延壽の傳記について〉,《インド哲學佛教學研究》4,頁 67-80。 王翠玲 1998〈永明延寿の懺悔観について〉,《印度学仏教学研究》92,頁 193-195 (L)。 王翠玲 1998〈永明延寿の禅宗観について〉,《印度学仏教学研究》93,頁 201-204 (L)。 王翠玲 1999〈《宗鏡録》の成立〉,《印度学仏教学研究》95,頁 215-218 (L)。 王翠玲 2001〈永明延寿の戒律観──戒律の相關用語から見る〉,《印度学仏教学研究》98,頁 176-179 (L)。 王翠玲 2002〈敦煌残巻〈観音証験賦〉について──永明延壽との関わりを中心とし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01,頁 192-196。 王翠玲 2002〈敦煌殘卷〈觀音證驗賦〉與永明延壽〉,《成大中文學報》10,頁 167-182。 王翠玲 2002〈永明延寿の三教観〉,《木村清孝博士還暦記念論集──東アジア仏教―その成立と展開》,東京:春秋社。 王翠玲 2004〈《宗鏡録》に保存された盧山慧遠の著作〉,《印度学仏教学研究》105,頁 166-171 (L)。 王翠玲 2007〈〈華嚴感通賦〉初探〉,《成大中文學報》19,頁 125-164。 王翠玲 2007《永明延壽與中國佛教》,臺南:妙心出版社。 王翠玲(釈智学)2003〈《宗鏡録》と輯佚〉,《印度学仏教学研究》103,頁 209-214 (L)。 石井修道 1969〈《宗鏡録》におよぼした澄観の著作の影響について──永明延壽の教禪一致說成立過程の疑問〉,《印度学仏教学研究》34,頁 130-131。 石井修道 1969〈永明延寿伝〉,《駒沢大学大学院仏教学研究会年報》3,頁 76-80。 石井修道 1997〈宗密と延寿〉,《華厳学論集》,頁 451-466 (L)。 福島光哉 1989〈永明延寿の浄土思想〉,《仏教学セミナー》50,頁 1-13。 維思 1978〈宋代明州(寧波)五大和尚──永明延壽、雪竇重顯、宏智正覺、大慧宗怣、天童如淨〉,《浙江月刊》10.4,頁 35-37。 胡順萍 2004《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内函要義與理論建構》,臺北:萬巻樓圖書。 蔡惠明 1986〈延壽大師與〈宗鏡錄〉〉,《內明》175,頁 36-38。 蔡惠明 1996〈延壽禪師與靈隱、淨慈兩寺〉,《浙江佛教》1,頁 114-116。 袁家耀釋譯 1996《萬善同歸集》,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釋印海 1980〈永明延壽之禪淨雙修論〉,《現代佛教學術叢刊》65,臺北:大乘文化。 釋唯妙 1993〈略述永明延壽的佛學思想〉,《閩南佛學院學報》1,頁 112-117。 釋宏一 1980〈永明延壽禪師思想探源──與萬善同歸集之要義〉,《佛教文化學報》9,頁 31-42。 釋智學 2001〈永明延壽傳記研究〉,《法光學壇》5,頁 58-82。 釋智學 2007〈中國疑偽佛典研究(一)──永明延壽與疑偽佛典〉,《正觀》40,頁 5-109。 釋智學 2007〈永明延壽著作綜論〉,《正觀》43,頁 119 - 174。 釋智學 2009〈中國佛教的懺悔觀──以永明延壽為中心〉,《正觀》48,頁 157-203。 陳佩蕙 2008《永明延壽理事圓融觀與菩薩道實踐》,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 陳榮富 2004〈永明延壽與中國佛教新趨向的形成〉,《普門學報》24,頁 95-116。 韓京洙 1988〈永明延寿の禅浄融合思想〉,《印度学仏教学研究》73,頁 129-131。 韓京洙 1990〈永明延寿の浄土思想〉,《韓国仏教学SEMINAR》4,頁 103-118 (L)。 韓泰植 1983〈延寿門下の高麗修学僧について〉,《印 度学仏教学研究》63,頁 134-135。 顧偉康 2002〈摘要:永明延壽的《禪淨四料簡》〉,《中國禪學》1。 馮巧英 2000《永明延壽大師傳》,臺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魏雅博 1998〈永明延壽禪師?淨土宗師?永明延壽作品中的──菩薩行和淨土行〉,臺北: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實錄。 麻天祥 1996〈永明延壽與宋代禪宗的綜合〉,《世界宗教研究》4,頁 9-15。 黃國清〈教門行門歸實相──延壽《萬善同歸集》導讀〉,《人生雜誌》279,頁 118-122。 黃琛傑 2003〈永明延壽思想中的禪與淨〉,《現代佛教學會通訊》15。 黃琛傑 2003《永明延壽思想中的禪與淨》,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畢業論文。 黃繹勳 1994〈「觀心與成佛」──永明延壽《觀心玄樞》第二問的研究〉,《法光》60。 黃繹勳 2002〈永明延壽之淨土修行──以《智覺禪師自行錄》為中心〉,臺北: 中華佛學研究所第七屆專任研究人員論文發表會。 黃繹勳 2003〈永明延壽之淨土法門──以《智覺禪師自行錄》為中心〉,《冉雲華先生八秩華誕壽慶論文集》,臺北:法光出版社。 黃繹勳〈永明延壽「觀心成佛」的思想初探──以《觀心玄樞》第二問為中心〉,《內明》275,頁 19-27。 黃西元 2004〈慧日永明智覺延壽——杭州淨慈寺永明塔院楹聯賞析〉,《佛教文化》4。 黄公元 2006〈雍正皇帝与永明延寿禅师〉,《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8.3。 黄公元 2009〈由《智觉禅师自行录》看永明延寿的僧范形象与融合特色〉,《浙江学刊》1。 默 1933〈蓮宗六祖永明延壽和尚略傳〉,《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48,頁 525。 [著述]
〈永明壽禪師垂誡〉(《萬善同歸集》卷末,《大正藏》T48) 〈永明料揀〉(《淨土指歸集》卷 1,《卍續藏》X63) 〈法華瑞應賦〉 〈神棲安養賦〉(《樂邦文類》卷 5,《大正藏》T47) 〈華嚴感通賦〉(《全宋文》卷 12) 〈觀音靈驗賦〉 〈金剛證驗賦〉 《三支比量義鈔》一卷(《卍續藏》X53) 《供養石橋羅漢一十會祥瑞詩》一卷 《受菩薩戒法》一卷(《卍續藏》X59) 《宗鏡錄》一百卷(《大正藏》T48) 《定慧相資歌》一卷(《卍續藏》X63) 《心性罪福因緣集》三卷(《卍續藏》X88) 《心賦注》四卷(《卍續藏》X63) 《感通賦》一卷 《慧日永明智覺壽禪師山居詩》一卷 《智覺禪師自行錄》一卷(《卍續藏》X63)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一卷(《大正藏》T48) 《禪宗永明集》一卷 《萬善同歸集》三卷(《大正藏》T48) 《觀心玄樞》一卷(《卍續藏》X65) 《警世》一卷(《卍續藏》X63) 《上堂語錄》五卷 (遺失) 《住心要箋》一卷 (遺失) 《佛頂禮讚文》一卷 (遺失) 《光明會應瑞詩》一卷 (遺失) 《出家功德偈》一卷 (遺失) 《加持文》一卷 (遺失) 《勸受菩薩戒文》一卷 (遺失) 《十大願文》一卷 (遺失) 《受菩薩戒儀》一卷 (遺失) 《吳越唱和詩》一卷 (遺失) 《唯心頌》一卷 (遺失) 《唯明訣》一卷 (遺失) 《坐禪儀軌》一卷 (遺失) 《坐禪六妙門》一卷 (遺失) 《大悲智願文》一卷 (遺失) 《大悲禮讚文》一卷 (遺失) 《布金歌》一卷 (遺失) 《愁賦》一卷 (遺失) 《放生文》一卷 (遺失) 《文殊禮讚文》一卷 (遺失) 《文殊靈異記》一卷 (遺失) 《施食文》一卷 (遺失) 《明宗論》一卷 (遺失) 《普賢禮讚文》一卷 (遺失) 《正因果論》一卷 (遺失) 《無常偈》一卷 (遺失) 《物外集》十卷 (遺失) 《發二百善心斷二百惡心文》一卷 (遺失) 《示眾警策》一卷 (遺失) 《羅漢禮讚文》一卷 (遺失) 《般若禮讚文》一卷 (遺失) 《華嚴六相義》一卷 (遺失) 《華嚴十玄門》一卷 (遺失) 《華嚴寶印頌》三卷 (遺失) 《華嚴禮讚文》一卷 (遺失) 《華嚴論要略》一卷 (遺失) 《西方禮讚文》一卷 (遺失) 《觀音禮讚文》一卷 (遺失) 《詩讚》一卷 (遺失) 《論真心體訣》一卷 (遺失) 《警睡眠法》一卷 (遺失) 《雜歌》一卷 (遺失) 《雜牋表》一卷 (遺失) 《雜頌》一卷 (遺失) 《靈珠讚》一卷 (遺失) 《高僧讚》三卷 (遺失) [史傳]
《五燈會元》卷 10〈杭州慧日永明延壽智覺禪師〉 《佛祖統紀》卷 26 《宋高僧傳》卷 28〈宋錢塘永明寺延壽傳〉 《景德傳燈錄》卷 26 《永明道蹟》(《卍續藏》X86) 《禪林僧寶傳》卷 9〈永明智覺禪師〉 《釋門正統》卷 8〈延壽〉 駐錫地(字串) Active at: 明州雪竇山;杭州靈隱寺;慧日山永明寺
SameAs: 備註: 《永明延壽禪師全書》(全三冊),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Occurs in: 問題回報(Feedback)